白居易随想六一为***当以清白遗子孙

发表日期:

白居易除了为***廉明公正,更是注重“清白”二字。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37岁才与杨氏成婚。37岁,搁今天也够晚婚了,何况是在早婚盛行的唐代?新婚燕尔,对着新婚的妻子会说些什么呢?出乎意料得很,他没有卿卿我我向妻子诉说新婚话,而是作《赠内》诗。大概意思就是说,衣食温饱即可,不要追求奢华生活,要粗衣蔬菜,勤俭持家。虽说从字面上来说,“内”指自己的妻子,《赠内》就是讲给妻子的话,但是这些话既是说给妻子也是自己向妻子表心迹,实际上就是夫妻二人婚后的生活宣言。特别是诗中“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句,更是引出了一则动人的故事。说起来这位杨氏,出身可不简单,她出身名门,是东汉名臣杨震之后裔。杨震为***清廉,不接受贿赂,子孙后代也跟着受穷,饮食吃素食,走路靠步行。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我不把家产留给我的子孙,我留给子孙的是清白,让后人知道他们是清***的子孙,清白不是也很丰厚吗?”因此杨震落下个“清白遗子孙”的好名声。《赠内》诗里“君家有贻训”指的就是这件事。

杨震为***清廉,那是出了名得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有***三千,多成栋梁之材,人称“关西夫子”。他几十年如一日清净淡泊,以苦为乐,直到50岁时经人再三推荐才步入仕途。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不受,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四知拒金”的故事从此千古流传,后人称其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白居易《赠内》诗里特地提及“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就是表明不仅自己要为人清白,也要把清白传下去,让子子孙孙受益。  

白居易这样说,更是这样做。他58岁得子阿崔,60岁时阿崔不幸夭折,但是教育孩子的热情却没有减少,因此写出了《狂言示诸侄》诗:“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鞍马多,不能骑两匹······”教导晚辈们切勿贪婪。  

他的另一首诗《遇物感兴因示子弟》劝诫晚辈们做人不可太过刚强亦不可太过柔弱,要拿捏好“强弱刚柔”的分寸,这可谓是白居易为***几十年的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