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恭拜白居易典礼在新郑成功举办

发表日期:

壬寅年恭拜白居易典礼在新郑成功举办


2022812农历七月十五,在新郑市辛店镇白居易故里文化园成功举办壬寅年中元节恭拜白居易典礼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家庭,他是人们熟知的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与李白、杜甫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皇封诗仙”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诗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强调诗歌揭露、批评***弊端的功能。他提出了***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创作原则。其作品语言优美、通俗易懂、音调和谐,形象鲜明、***讽喻。

壬寅年中元节恭拜白居易典礼***由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白***会主办,郑州白居易故里管理有限公司、新郑市白氏宗亲联谊会、新郑市辛店镇辛店村民***会等单位承办


参加恭拜仪式人员

典礼河南省黄帝故里***会理事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白姓***会会长白东升先生主持



上午9:50,辛店镇镇长王瑞杰先生壬寅年中元节恭拜白居易典礼致词

七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文化核心是追怀先人、敬祖尽孝。人们在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5月,***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壬寅年中元节恭拜白居易典礼***在白居易文化园成功举办,体现了人们缅怀先祖,追思乐天伟绩,传承居易精神”的重大意义

恭拜仪式进行了五项:***项盛世***(电子音乐***19


***项净手上香。伴随着肃穆庄严的祭祀鼓乐,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会长白新治辛店镇镇长王瑞杰、新郑市作家协会***郭伟民净手上香






上图为嘉宾和白氏宗亲代表依次净手上香


第三项:行施拜礼(全体与会人员行施拜礼



第四项:恭读拜文新郑市作家协会***郭伟民先生作为代表恭读拜祖文



   仪式进行第五项:与会代表行祈福礼各位与会嘉宾和宗亲代表悬挂祈福牌,为祖国祈福,为人民百姓祈福,祝愿家人幸福平安。


[典故]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因为之延誉,名声大振。

摘自《幽闲鼓吹》

(备注:《幽闲鼓吹》唐朝张固搜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闻怪事集)

白居易未成名(16岁)的时候,只身独撞来到唐朝的京城长安。白居易初次来到长安,人生地不熟,首先想到去闻名拜访高人,才能让大家知道自己。

当时大家公认的***诗人叫顾况。顾况,号华阳真逸,字逋翁,晚年自号悲翁。今在浙江海宁人,是唐代当时有名的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位不高,但是当时掌管编纂国史,又为朝廷起草诏令的著作郎,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人物。白居易若能认识他,并再得到他的认可,就算是走上了捷径,找对了人。

顾况正是当下红人,让顾况办事的人很多,所以顾况也是一个不是那么好接近的人。白居易是个毛不经转的小伙子,怀里惴上自己准备好一篇诗文,来到罗雀不绝的顾况府下,递上了他自己的手贴名片。并附上他的诗稿,贴上认真写上工整的三个字“白居易”。

顾况每天接待大量访客,对每个拜贴不一定会仔细地看,只能说简单地看了看。看到写着“白居易”三个字的拜贴,让顾老禁不住开怀大笑,并戏谑道:口气不小,长安都城柴米油盐的物价这么高,想在京城里居住下来,那有白居这一说呢?(“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顾老说完,不由自主地翻开了白居易的诗稿,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后,顾老拍案叫绝,并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典出《唐摭言》卷七)。顾对此诗人,心中大大折服了。如此天才的少年,有着如此才华,正如野火焚烧后的草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顾况老诗人真没有看错白居易,少年的白居易很快成了京都长安“网红”。不久的将来,也科举高中,诗名更远博海外朝鲜。被人讥笑的交不起房租的白居易,成就了唐朝一代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