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洛下卜居
1、原文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饮啄供稻梁,苞裹***茵席。
诚如是劳费,其奈心爱惜。远从余杭郭,同到洛阳陌。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2、简介:
这首诗写于长庆四年秋,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来到洛阳后不久。典郡:主管一郡,指任杭州刺史。华亭鹤:唐代设有华亭县,治所在现在上海市松江区。县西有华亭谷,所产之鹤曰华亭鹤。霜翮:洁白的翅膀。骖:在外侧拉车的马。泛指马。
3、赏析:
白居易罢杭州刺史,带着鹤与石分司东都。这首诗的题目是《洛下卜居》,并没有写在洛阳卜居的情况,却以描写石与鹤为主。诗以石、鹤起,明明知道“饮啄供稻梁,苞裹***茵席”,既劳心又费神,却因“爱惜”而奈何不得,表达出自己喜爱***极之情。其实,白居易早就是奇石爱好者。宝历二年(826年)还在苏州刺史任上时就写有《双石》诗,说的是太湖边上有很多怪石没人留取,有一次他到太湖边玩,顺便捡回两片太湖石。这“厥状怪且丑”的“苍然两片石”,一经“洗刷去泥垢”,发现这两片太湖石“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白居易心里十分高兴,觉得太湖石有灵性,于是“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虽然太湖石不言不语,可在白居易心里,这两片太湖石已经“许我为三友”了。你看,白居易把太湖石当作自己的朋友了,多有意思!***年 白居易罢苏州刺史,他又把太湖石带回洛阳,并写有《太湖石》诗:“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在白居易的眼里,太湖石仿佛成了峰峦叠嶂的华山,那莲花、玉女、明星三座山峰太渺小太渺小了,跟华山比起来,“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在白居易的笔下,太湖石竟然有咫尺千里的雄浑大势,可谓“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白居易爱石,也爱鹤。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有了自己的宠物——产自华亭谷的华亭鹤。但因公事繁忙,很少有时间关爱它。白居易曾写诗说:“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对鹤表示了歉意。这年冬天,杭州下大雪,刮大风,鹤受到惊吓冲天而去。白居易为丢失心爱的鹤而赋《失鹤》诗:“失为厅前雪,飞因海上风。九霄应得侣,三夜不归笼。声断碧云外,影沉明月中。郡斋从此后,谁伴白头翁?”鹤丢了,白居易就觉得像是失去了好朋友,从今后谁来陪伴我这个“白头翁”呢?抒发了惆怅和失望之心情。
白居易爱石、爱鹤,把石与鹤当作朋友,俨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安置石与鹤。白居易手头并不宽裕,于是“且脱双骖易”——宁肯以两马赏之,也要在履道里购置一套宅院。这不仅是“为身谋”,而且也是为了“安吾鹤与石”。
白居易写石、写鹤,不仅仅是爱石、爱鹤。写石、写鹤衬托出的是他的“贞姿”与“高性”,这“贞姿”与“高性”正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兼济天下的理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