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居易的人品,***个必澄清要澄清的问题就是白居易到底气死关盼盼吗?
关盼盼何许人也? 关盼盼是***历史上名女人之一,是唐贞元中徐州节度使张愔的小妾。因为她在张愔死后念旧爱而不嫁,独居燕子楼十余年,于是,关盼盼、燕子楼给后人留下了一则相当凄悲的故事,而有人故意把这个故事与白居易联在一起, 白居易也因此蒙上不白之冤逾千年。
要解开这逾千年的不白之冤,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的序非常重要。该序是这样写的:徐州故张尚书有爱***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眄眄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繢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眄眄作也。繢之从事武宁***累年,颇知眄眄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地,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繢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白居易的序告诉人们,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繢之拜访他时,带有自己的新作《燕子楼》三首,这三首诗是他有感于眄眄事而作的。
那么这千年之冤是如何造成的?要厘清这个问题不能不追溯到北宋的张君房和南宋初年的计有功。张君房,生卒年不详,景德中(一oo六年左右)进士及第,***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张君房就在他的《丽情集》)里***提到盼盼这件事:
张建封仆射节制武宁,舞***盼盼,公纳之燕子楼。白乐天使经徐,与诗曰:“醉娇无气力,风嫋牡丹花。”公薨,盼盼誓不他适,多以诗代问答,有诗近三百篇,名《燕子楼集》。尝作三诗云:“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多少,地角***不是长。”“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已十年。”“适看***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乐天和曰:“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又一绝云:“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盼盼泣曰:“妾非不能死,恐百载之后,人以我公重于色。”乃和白诗曰;“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上面这段记述,张君房把张建封、张愔父子搞混了。白居易序中的“张尚书”指的是张愔,并不是张建封。张君房的记述与白居易《燕子楼三首》诗序相比,***的不同把“眄眄”改成了“盼盼”,原诗中的“眄眄”没了,而且还把原本是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繢之写的诗放在了盼盼名下,又篡改了白居易《感故张仆射诸***》诗的写作时间,基本上有了“气死”的雏形。
计有功,字敏夫,蜀临邛人,生卒年月不详,著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收录了唐代三百年间1150位诗人的部分作品。
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七十八卷《张建封***》篇目下有这样一段话:
乐天有《和燕子楼诗》,其序云:徐州张尚书有爱***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佐欢。予因赠诗,落句云“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复知,兹兹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繢之访予,因吟诗,新有《燕子楼诗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乃盼盼所作也。繢之从事武宁***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张尚书既殁,彭城有张尚书旧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于今尚在。盼盼诗云:“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多少,地角***不是长。”又云:“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已十年。”又云:“ 适看***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予尝爱其所作,乃和之云:“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又赠之绝句:“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后仲素以予诗示盼盼,乃反复读之,泣曰:“自公薨背,妾非不能死,恐百载之后,人以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是玷我公清范也。所以偷生尔。”乃和白公诗云:“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盼盼得诗后,旬日不食而卒,但吟诗云:“儿童不识冲天物,谩把青泥污雪毫。”
计有功篡改了白居易诗的原序,却又不敢承认,更为***的是特地耍花招说他这段的话是“出《长庆集》”,就是说来自白居易的《长庆集》,出自白居易之手,以欺骗不明***的时人和后人。
计有功在《丽情集》的基础上以白居易《序》为幌子,添枝加叶说盼盼“不食而卒”,被活活气死了。应该说,张君房和计有功共同炮制出一个痴情***被白居易活活气死的故事。
事实***究竟如何?张君房、计有功的谎言“谎”在什么地方?
首先,看看《燕子楼》诗到底出自何人手笔。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序》的原文是:“······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这段话说得十分明确,《燕子楼三首》是“繢之新咏”,是张仲素因感盼盼守义不嫁的精神而“为盼盼作也”。根本不是张君房的盼盼“尝作诗三”和计有功的“乃盼盼所作也”。
再看白居易那首《感故张仆射诸***》诗:“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白居易说得非常明白,他“感”的是“诸***”,而非是一个人。仔细想一想,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定是在张愔死后不久、张愔的其他“诸***”还没有各奔前程的时候。白居易绝不可能在元和十年、距离张愔病死已过去八年的时候才写《感故张仆射诸***》这首诗。如果是在这时候才写的这首诗,张愔的“诸***”早已东西各顾,那还“感”的什么“诸***”?既然白居易不可能在元和十年写《感故张仆射诸***》诗,更不是专一讽盼盼以死事指责她不去为张愔殉情,盼盼就不可能“乃和白公诗云: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尤其这首诗第三句“舍人不会人深意”里的“舍人”,毫无疑问是指白居易。但是,白居易什么时候才可以称为“舍人”呢?白居易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授予主客郎中、知制诰的,***年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十九日转任中书舍人,因此,要称白居易为“舍人”,***早不可能早于长庆元年。而长庆元年比虚构故事里的关盼盼那首“自守空楼敛恨眉”诗,在时间上已经晚了五六年。如果关盼盼真的是在元和十年写了那首诗,她怎么会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后能当中书舍人?世上根本就没有先知先***,因此,关盼盼决不可能在元和十年写诗责问“舍人”白居易。这就肯定了关盼盼那首责问白居易的诗“自守空楼敛恨眉”是蓄意编造的。陈尚君先生也认为“可能为后人依托”(注5),当代唐诗工具书如《唐诗大辞典》、《全唐诗大辞典》等也持同样看法。所以比较合于逻辑的结论就是这首诗就是宋人以盼盼名义杜撰出来的。
***此,***已经大白,《燕子楼》三首是张仲素所作,并不是出自关盼盼之手;关盼盼更不可能写“舍人不会人深意”那首诗。说盼盼因为白居易的一首诗气得“不食而卒”纯粹是无稽之谈!
***于白居易为什么要在元和二年写《感故张仆射诸***》诗,清人张宗泰分析此诗***为明白:“味其语意,乃是惜张公不于心力未尽时早为散遣之,而致身去不能相随,只为蓄***者感慨,非以责诸***也。况诗云‘三四枝’,题云‘诸***’,非指一人言也。则此诗与盼盼无涉,明矣”。
宋人张君房特别是计有功对白居易的原“序”进行篡改,把气死的恶名留给了白居易,使白居易蒙受了千年的不白之冤。今天,更有一位教授硬是“上纲上线”,竟说白居易的诗笔是“******”,把白居易升级为“***”犯,如此《读史》,岂不荒唐!
假的说多了,或者说过去的时间久远了就会变成真的;谎言出自名书,谣言造到***头上更能吸人眼球;而今一些人不认真研读历史,人云亦云,对谎言别有钟情,继续伤害着白居易。一位伟大诗人、******竟遭到如此之亵渎,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